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8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姜查尊者答:为什么要礼佛?

    会增加慢,相反地,要观察自己。常礼拜可袪除慢。 已经与法融为一体的人是超越外相的,不论他们做什么──走路、吃饭、大小便,都是在礼拜,因为他们已经超越自私了。 ... 答:礼佛很重要,这个外在的形式是修行的一部分。姿势要正确,前额完全著地,手肘靠近膝盖,两膝打开约八英吋。要慢慢地拜,观察身体,这是对治慢的良方,因此要常礼佛。拜三拜时,内心忆念佛、法、僧三种...

    阿姜查尊者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3363487535.html
  • 浅谈佛教基础常识

    元素而显像出来。假的显像千差万别,而隐形的真实只有地,水,火,风四元素而已。  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是佛教所说的人四的意思是指事物的相状,包括表于外和想于心两种形态。,指由五蕴组成的...是一个体。人相是群体,是说个人是人类的个体,人类是我个人的群体。众生相是包括色界和无色界的所有的事物之,这里要提一下,色界众生是由五蕴组成,有形体的,而无色界众生,由受想行识这四蕴组成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2249800.html
  • 无法成佛——《金刚经》——智慧的喜马拉雅山

    无法成佛——《金刚经》——智慧的喜马拉雅山  三、有无法成佛  《金刚经》云:“须菩提,若菩萨有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  “即是非,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是非。” ...不是佛,有无佛,有佛无我,有无法成佛,成佛不能有。我们之所以不能成佛,最关键的障碍是我,不除,永难成佛。  试看我是如何阻挡自己成佛的。以下执着都是阻挡自己成佛的重重关山。  “要成佛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4163277.html
  • 印送经书财法兼施

    兼施,而又不著能施()、受施(人相)、及所施物相(不分别经或书),则三轮体空,圆满波罗蜜,功德不可思议。 ...     布施是治贪爱去执的妙法,是修习佛法的下手处。印书送人是财法同施,福慧兼备。略明如下:   一、财施,施者和受者未必有智,今法施,就非有智不能施,非有智也就不能受施。   二、财施,...

    佚名

    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1121143239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《金刚经》的纲要是什么?

    印光法师答:金刚经者,乃佛令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者,圆离凡情圣见,以行六度万行之轨范也。故曰,应灭度一切众生,灭度一切众生已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良由内不见能度之,外不见所度之人及众生相,中不见所得无余涅槃之寿者相。四相圆离,六尘不著,故得称性遍修六度万行,以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也。正所谓无所住而生心,生心而无所住。若有所住,则所生之心,便堕于凡情圣见之中。便与三轮体空,一道清净之义相戾。是故应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金刚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0/16380930723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学佛是为了成佛,是否也是一种执著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开始学佛时,需要制订一个目标,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前进。但修行的最终目的,是打破各种执著,包括对成佛的执著。所以,修行达到相当程度时,就不再觉得在修行,觉得已达到什么果位。如果有这种想法,还是典型的凡夫,而非佛菩萨的境界。佛陀在《金刚经》中告诉我们:“若菩萨有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还告诉我们:“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学佛是为了成佛,是否也是一种执著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1877831.html
  • 依教奉行必须发菩提心

    。但他不知道真正的自度就是度他,只有发心度一切众生,才会自度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就是实相,真实意义。《金刚经》讲得很明确:无我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告诉你要无四,你有了就不是实相,就不是真理,...才能发起菩提心呢?因为依教奉行就是克服,就是持戒。最基础的,如果师父的话你都不能依教奉行,克服不了这个,你怎么能度众生呢?所以自己首先要依教奉行,把我相克服掉,才能慢慢达到真正地依教奉行。因为...

    上妙下祥法师开示 大连妙悟法师记录并校对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2594410480.html
  • 莫为境转

    人中未必有一人。  转是被外境物象所转移,楞严经说:“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”。外在的一切事物,莫非镜花水月,卢幻不实,若是不被其虚妄所迷,就不会受其支配。换言之,自己心中有数,一切外在的景象,都是所...分明,内心中能断了第六识的分别与第七识的执着就行了。金刚经说:“若菩萨有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,即非菩萨”。这四不外一个,有则有对待的人,人不止一,为众生相,执之见继续不断,为寿者相。四起因...

    刘承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1467178.html
  • 沈家桢著:《金刚经》的研究(5)

     吾辈若想从《金刚经》或其他经典里得到真正佛法的好处,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心空掉,并降低见与。当然,见及之降低并非易处,因我们自小即有强烈的的观念。然可转念渐进修持,即先扩大心量...他授记为佛,因彼时其仍有“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”的念头。直至然灯佛时,其已除,本性显露,明了无法可得,也无法可说,因而获授记为佛。故知见是臻至圆满成佛之障。   人若能改变习气,即可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544335.html
  • 《金刚经 今注今译》摘要

    ;若心无取著,即名“佛法”。也就是说,世间法虽说即是佛法,但由于行者之心取著与否,则其意义便迥然不同。于此会通其义,便可以总括起来说:所言心有取著,即是“有所住”,有所住,即有“”。所言心无取著,...的“无余涅槃”境界。反过来说,本然清净无我之觉心,由于妄执“”,所谓障蔽妙明之故,于是“心心行行”,而皆沉迷于六尘境相,此所以一切群迷的精神生活乃沦没于忧悲苦恼之中,是谓沦没生死海,是谓“住相”,...

    柳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250190.html